上海市疾病预防中心主任吴凡。杨一 澎湃资料
2016年11月11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正式通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将室内禁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增加了部分室外控烟场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此专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中心主任吴凡,请他解读条例修正案给上海乃至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带来的启示。
澎湃新闻:如何理解控烟的重要性?
吴凡:吸烟危害健康这个观点很多人都已经知晓,大家常常习惯于把吸烟与肺癌等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吸烟另一个很大的危害是对血管内皮细胞带来伤害,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危害健康的疾病有4种与吸烟有关,并将吸烟当做首位危害健康的因素加以控制,并发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一个通过联合国发布的国际公约。然而,尽管吸烟危害很大,但吸烟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让控烟变得尤为重要。
澎湃新闻:《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公布,在整个立法修改过程中有哪些亮点?
吴凡:2005年中国被批准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对控烟进行立法的城市,这一举措很超前,原有立法实施至今已经有10余年,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吸烟区、非吸烟区混淆,导致公众对这一概念模糊,同时对处罚情况并不明确,毕竟吸烟是瞬时行为,处罚难度较大,原有条例对执法严肃性形成最大挑战。
此次最新通过的条例有三大亮点,一是对禁烟场所再一次扩大,同时概念更为清晰,将室内禁烟区域从原条例的特定场所,扩大到了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这意味着所有带顶盖的场所都将100%禁烟。修法也扩大了室外禁烟范围,增加了包括教育培训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演出场所的室外观众坐席和演出区域、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室外区域、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等。为何将上述场所都列为禁烟范畴,从中可以看出,新条例规定的不是告诫公民能不能吸烟的问题,而是吸烟是否会危害他人健康,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做到不危害他人健康,这是整个立法的核心。
其次,新的条例明确了执法问题,赋予了场所以及主管部门的责任,场所有法律义务去劝阻抽烟行为,劝阻不成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上级主管部门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
最后,针对一些不明确的场所,卫生部门“兜底”负责管理,等明年3月法律正式实施后还将看后续的执法力度。
澎湃新闻:上海实现室内全面禁烟的社会环境、民意基础如何?
吴凡:上海三家平行机构市统计局、复旦大学、市疾控中心都曾对整个室内全面禁烟的社会环境、民意基础进行调研。
2015年上海市统计局通过电话调查发现,95%的市民支持上海控烟条例修订;2016年借助上海发布的微信平台4万多网友参与的调查表明,93%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无烟。上海疾控中心做的一项调查问卷也显示,大多数吸烟者对禁烟表示支持,当问及“场所设立吸烟室你会去吗”这一问题时,半数以上吸烟者表示“不想去”,一半以上人群认为主要是吸烟室空气质量太差,有1/3表示“不抽了”,另1/3表示“去外面抽”,这为室内全面禁烟提供了民意基础,而剩余一些人表示会去厕所抽,这部分人群其实是潜在的违规者,需要立法约束。
澎湃新闻:条例实施后将会面临执法的问题,现阶段如何有效地监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