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7日,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七届会议在印度德里召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在中国正式生效以来,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政府虽舍得投入,公众也大力支持中国控烟,但进步有限,成效甚微。在上百个国家吸烟率下降的时候,中国的吸烟总人口、烟草消费却不降反增,国家层面的控烟条例仍未出台。
“每一例和烟草使用相关的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悲剧。”我们想为此做点什么。基于事实说《2016中国人的吸烟现状和控烟态度报告》,话题君就“中国控烟难在哪里”推出系列特别策划,此为第二篇。
在昨天的控烟特别策划中,话题君谈了中国卷烟漂亮烟盒的问题。烟盒,是中国控烟难的一个隐喻。它背后,其实指向更多纬度。
根据《事实说报告》出品的《2016中国人的吸烟现状和控烟态度报告》显示,有约30%的网友认为,控烟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利益链条。
我国烟草行业的制度确实比较特殊,它是在铁道部政企分开后,最后一个政企合一(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单一商品的产供销机构。
政府负责监管,控制;企业的最大目的是盈利。两者时有冲突,这并不奇怪。国外的烟草企业也经常和政府发生矛盾,相互博弈、妥协。比如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2010年就曾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控告:乌拉圭实施的一系列控烟法规给该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要求乌拉圭取消这些法规。
然而,中国烟草业政企合一,就代表它既负责努力盈利,又负责出台各种控烟政策,限制自己盈利。这简直就是左右互搏。
其实,关于要不要全面禁烟的问题,正反两方各有各的道理。虽然根据《事实说报告》的调查,七成人支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但也有相反的声音。比如专栏作家连岳就表示,根本就不该禁烟,政府的禁烟令已经侵入私权。今日话题文章《禁烟令能管多大用》中也曾提到,控烟是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权利博弈。“你当然可以说在公共场合吸烟是对不吸烟者的权利侵犯,那么为什么不能同样认为控烟是对吸烟者权利的侵犯呢?”
比如最近引起广泛争议的《上海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因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特殊需要按照要求设置的室内吸烟室或者在特定场合需要发生的吸烟行为除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禁止在室内设置吸烟室或吸烟区。而上海的条例规定显然是对公约的违反。对此,规定的制定者也可以解释说,中国吸烟文化太深厚,如果按照公约规定,全面禁烟,很可能落实不下去。前段时间北京的所谓“史上最严”禁烟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在北京的一些餐馆、网吧,还是能见到不少吸烟者。
而设立一些例外的,可以有所照顾的情况,则可能会使政策的可操作性更强。但是,在目前政企合一的大背景下,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不完全控烟的同时,你的收益变多了。那你到底是因为真的觉得这个政策好才这样制定的,还是为了多卖烟多挣钱才这样制定的呢?
所以,不管你的立场是什么,当你本身的利益被过多地掺进你所决定的事情时,总会有人怀疑你的动机。所以,烟草业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政企分离,使自己置身事外,才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全面控烟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以上说的是制度的缺陷。制度有漏洞,要有人钻,才会酿成损失。那么有没有人钻呢?
有。
事实上,人们对于烟草业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政企合一的垄断机制缺乏监督,中国烟草业的很多从业者,确实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了不少非法私利。比如曾任滁州卷烟厂厂长、黄山卷烟总厂副厂长、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的黄小虎;芜湖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王龙明等烟草行业从业者,都涉嫌贪污腐败。据《法制周报》报道,以湖南省为例,2013年一年,湖南烟草系统有14人被立案侦查。
曾任滁州卷烟厂厂长、黄山卷烟总厂副厂长、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的黄小虎
除了腐败,还有扭曲和造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曾说:“在《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中文译本确定过程中,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坚持某些词语的不准确翻译,曲解《公约》原意。比如,《公约》规定对烟草广告的禁止应当是‘comprehensive’,这个词的意思是‘全面’,而中文译本根据烟草专卖局建议将这个词翻译为‘广泛’。”以此来阻碍全面禁烟的进程。
这可真的太坏了,靠歪曲翻译,来把“全面禁言烟草广告”变成“广泛禁止烟草广告”。
还想说另外两个骗局——“电子烟健康戒烟”和“低焦油香烟”。很多商家宣传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可以帮助戒烟。然而,学术界对于电子烟的各类研究相对不足,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等了解很有限。而且,资料显示,除了烟草或尼古丁成分,电子烟中很可能还存在多种未发现的有毒化合物。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电子烟对公共健康有害,绝非戒烟产品,应对其加以管制。
至今仍有很多电子烟卖家以“戒烟”为噱头进行宣传
而低焦油香烟成功骗到了许多人。许多烟商都宣传“低焦油,低危害”, 然而,国际医疗组织经过试验后发现,香烟对人危害程度的大小,与其焦油含量的高低并无明显关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认为,把烟草产品宣传为输送较低的焦油以及可以降低吸烟者的健康风险是欺骗性的行为,吸烟者选择这些产品而不去戒烟使这种欺骗性行为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这两个骗局,至今无人监管,让卖烟的管控烟,前景一片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