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早已证实,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9月24日-2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暨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在北京举行,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在会上表示,肺癌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位癌症,而最具成效的防治途径是实施全面控烟。
据悉,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24位专家,围绕目前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的新形势、新思路、新策略和新进展等内容进行主题发言。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
肺癌发病与死亡不断攀升 控烟是肺癌防治重点
赵平指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负担重,防治难,是使居民寿命受损、因病致残和返贫的主要疾病。肺癌是目前中国大陆第一位癌症,而最具成效的防治途径是实施全面控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及各界社会人士,多多交流经验,积极参与控烟和肺癌防治工作。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表示,全球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国家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和慢病防控行动计划,将推进控烟工作列入重点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在会上表示,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剧,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肺癌发病与死亡率还将进一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死亡人数将接近70万。支修益表示,如何控制大气与环境污染、降低人群吸烟率、减少人们遭受“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暴露,如何加强胸部CT肺癌筛查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推广胸外科微创技术和精准放射治疗技术,重视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传播精准医学理念,规范我国肺癌临床诊疗行为,已经成为我国肺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肺癌早诊早治需受重视 诊治走向“精准治疗”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在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多年排位第一,位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女性第二位。据了解,肺癌的生存率与首次确诊时的疾病阶段高度相关,如能在早期阶段确诊,五年存活率会显著提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吴宁教授表示,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吴宁在会上介绍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明确了高危人群的界定、筛查频率、扫描剂量范围等,能提高肺癌患者的筛查效率,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指导。其他国家的专家也在大会上分享了国际上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诊断价值。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胸外科微创手术、精准放射疗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治疗效果有了很大进步。
北京大学胸部肿瘤中心主任杨跃介绍了NGS(二代测序)技术作为新一代检测技术在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据杨跃介绍,NGS技术具有高通量、多维、平行检测的特点,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据了解,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手术治疗的机会,约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是出现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解放军307医院肿瘤科的刘晓晴表示,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精准医疗”背景下,如何优化方案选择,使患者接受个体化、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是肿瘤研究的热点。
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与台湾癌症基金会、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台湾董氏基金会共同举办。会议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无烟草运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控烟协会、台湾癌症基金会、台湾董氏基金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台湾卫生研究院、台北荣民总医院、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与会,共同商讨肺癌流行趋势、早期肺癌筛查、肺癌诊断、公共场所无烟政策、戒烟活动及成效等热点问题,全国各地约18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