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国第五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八成尝试吸烟的行为发生在13岁以前。他表示,中国中学生、儿童的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情况比较严重。
《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初中学生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其中男生是11.2%,女生是2.2%,并且有11.9%的初中学生曾经尝试过烟草制品,其中82.3%的学生尝试吸烟的行为是发生在13岁之前。这组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吸烟占很大的比例,中国吸烟人口呈低龄化趋势。特别是,吸烟低龄化,折射出了中小学校禁烟的严重缺位。
事实上,校园禁烟,是公共场所禁烟的“重头戏”。为此,2014年1月17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严格限制在高等学校内吸烟”。问题是,校园“禁烟令”,虽然可以控制师生在校园内吸烟,守住了校园这片无烟“净土”,但对于中小学生在校外吸烟,却没有丝毫的约束力,这是最大的“硬伤”。可见,中小学校禁烟应“内外兼治”,既禁校内,更禁校外。因为,校外才是中小学生吸烟的“主战场”。
国外在严禁公共场所吸烟时,尤其注重于对青少年的禁烟。美国规定,禁止在学校和学生活动区域设置香烟售卖机;卖烟者应查明顾客确已年过18岁。加拿大政府规定,18岁以下购买香烟属于非法;父母或其他人令18岁以下儿童购买香烟,可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韩国政府则禁止向19岁以下青少年售烟,否则将被罚款1000万韩元或者入狱两年。而新加坡的规定,对中小学生禁烟更有针对性和震慑力——吸烟者报考学校不予录取。
可见,吸烟低龄化,倒逼校园禁烟多元化。实行中小学生禁烟,仅仅靠规定、劝阻和教育是行不通的,必须辅之一定的惩戒手段。我们可以结合国外的做法,制定适合国情的惩戒措施。比如,将评优、助学金、奖学金、入团入党等利益,与中小学生禁烟挂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要通过立法,规定中小学校为“无烟区”,全面禁止18岁以下的青少年吸烟、买烟,严厉禁止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售烟等,并提高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