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2320“戒烟电话”服务海报
动动手指,打几个电话,真的能戒烟吗?
近日,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南京市卫生局开通了12320“戒烟电话”服务。
“戒烟电话”热线质控组组长赵仕成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首批188名参与戒烟的实验者,有40余人在首次戒烟流程(即第一个月内)没有吸烟。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烟民数量已超3亿人,另有超过7亿人每天生活在二手烟环境中。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人面临着烟草可能带来的疾病风险。
中国的控烟之路漫漫,诸如“电话戒烟”等新尝试,真能为国人探索、开辟出一条真正有效的戒烟模式吗?
南京街头抽香烟吞云吐雾的男性烟民吸烟者。 CFP 资料
引自美国,也曾遭遇“水土不服”
何谓电话戒烟?
首先,有戒烟意愿的烟民拨打12320热线,然后,戒烟干预专员会根据烟民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个戒烟计划,并定期回访他们的戒烟情况,辅助解决戒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电话”的方式陪伴烟民走完全程。
2012年,南京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烟草控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电话戒烟控烟服务体系。除了南京,首批试点的城市还有北京、上海和石家庄。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12320管理科副科长管世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作为“舶来品”,电话戒烟模式到了中国,还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首先是沟通习惯上有差异,美国人更多是启发式教育,他们自身也更关注自己的健康,但中国老百姓普遍对启发式沟通还不是太能接受。我们现在做的,更多的是,知识的普及和灌输,然后再提供一些简单的指导。”管仕俊说。
此外,美国人比较能接受“构建无烟家庭”的理念,但中国人“同在屋檐下,被迫接受二手烟”的情况非常常见。比如,在一个家庭中,有的父亲或长辈抽烟,作为子女,能做的更多的是规劝;在同一个单位,如果领导抽烟,同事们也以默默忍受为主。
管仕俊曾代表南京12320赴美参加培训。据他透露,正因两国国情不同,中国在引进美国的上述戒烟体系后还进行了改良,“实际上2012、2013年我们一直处在对中国电话戒烟体系的探索阶段,前期做了一些试点。直到2014年才作为常规化的运作项目,并在我们的12320热线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分键,作为戒烟干预服务的电话。”
赵仕成也向澎湃新闻表示,“过去两年我们没怎么宣传,就是在一些社区、医院办办活动”。从今年起,“电话戒烟”才开始在网站、微博、微信上有一些推广,尤其是在微信的“广而告之”效果很好,目前“征集到的自愿戒烟烟民数量明显增加了”。
据南京12320热线服务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3月20日他们开始征集烟民自愿者,截止到6月30日,一共有307位烟民报名。由于个人时间安排等原因,最后为188位烟民建档,并作为第一批参与者接受了南京市12320戒烟干预的整个流程。
赵仕成介绍说,第一批的活动前不久刚结束,共有40余位吸烟者成功地在首次戒烟流程(即第一个月内)没有吸烟,他们接下来还会继续对这批暂时戒烟成功的人进行不定期回访。
打电话真能戒烟?个人意愿很关键
打打电话,真能戒烟吗?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对此,管世俊表示,电话戒烟的确有其科学性,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吸烟者有这个意愿去戒烟”。
“我们在美国做过对比实验,使用安慰剂、戒烟药物和电话戒烟的效果差别不大。这意味着,是否使用药品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戒烟者的个人意愿。”管世俊对澎湃新闻说。
由于电话控烟干预没有任何药物的辅助,而只对烟民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所以,戒烟干预咨询员首先要确定烟民是否有强烈的意愿来戒烟,然后,干预咨询员再辅以适当的电话、短信提醒。
赵仕成坦言,很多人来戒烟是受到了某件事的触动。比如,有些是身体出现了疾病,还有一些人是考虑到下一代的问题(如打算生育宝宝),这些突然而至的需求成为他们戒烟最大的动力。
南京12320热线咨询组组长王小姐告诉澎湃新闻,她跟烟民的第一次沟通平均时间在40分钟左右。先要对烟民个人情况做一个基线调查,然后确定一个戒烟日。告诉他在这之前应该怎么做准备工作,比如写小卡片、寻求最支持他戒烟的人的帮助、把所有工作生活场所的烟处理掉等。
戒烟日当天,“我们会打电话过去,问他之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完成了?遇到了什么困难?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处理?过去的24小时里有没有抽烟?如果没抽,有什么感觉?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复吸和中途放弃,“很常见,也是非常正常的。”赵仕成说,一旦有人复吸,会给他制定新的“戒烟日”,如果到了新的戒烟日,有人又复吸了,“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针对这种要重新来过很多次的情况,我们会重新做一个评估,基本就认定为‘失访’了。”
对于电话戒烟的效果,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戒烟门诊主任医师戴山林对澎湃新闻称,电话戒烟有一定的道理,通过方法的指导和精神的鼓励来帮助主动想要戒烟的人。
同时,戴医生也表示,电话戒烟的成功率不会太高。在他看来,成功戒烟的标准是“至少要三个月以上不吸烟,六个月以后不复吸”。他认为,电话戒烟的成功率,与采用一些辅助手段如尼古丁贴、电子烟的成功率差不多,都在10%左右。
一名南京市民经过医院戒烟门诊导医牌。 东方IC 资料
医院戒烟门诊“冷清”甚至关闭
一位参与过电话戒烟的烟民接受采访时说,在他们戒烟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同事、领导递过来烟,“我们也不好意思得罪人,也不能不接。”
这种心理颇为常见。这些戒烟的人,如果没有经受得住考验而复吸了,他们多少也会感到自责,“人家打电话帮助我戒烟,我们这边又在偷偷吸烟,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个人信用问题。”
除了这种社交场合“难以说NO”之外,阻碍戒烟成功的另一障碍是,烟民们长久形成的抽烟习惯一时难以改正。“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和精神,心里很空。”这是很多烟民向赵仕成倾诉的问题。
赵仕成对澎湃新闻说,“戒烟难”有两大原因:从生理上来说,尼古丁本身就有很强烈的成瘾性,脑部会形成尼古丁的受体,一段时间不吸烟,这个受体就会给脑部发送信号,也就是所谓的烟瘾发作;
其次,从心理上说,很多人把吸烟当作日常生活中放松的一种方式,每当烦躁、苦闷的时候就要抽,朋友聚会工作场所也要抽,“不吸烟就觉得不自在”。
“大众对于烟草的危害其实早已知晓,只不过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烟草带来的疾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江苏省人民医院戒烟门诊主任医师戴山林道出了他对于中国戒烟现状的解读。
他说:“我们的临床统计早就证明了,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100多倍。但很多人仍然觉得这只是概率问题,甚至有人拍着胸脯说他吸了一辈子的烟都没得肺癌。这是一种非常坏的示范。”
戴山林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来他这边咨询最多的一类人就是身体已经出现疾患的烟民。据他介绍,门诊一个疗程是3个月,花费在2200元左右,“主要是进口的戒烟药物比较贵,而这种戒烟药是不纳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
因此,也就出现了“本来戒烟决心满满,一听说要花费2200元时转身就走”的情况。戴医生感觉哭笑不得,“心疼这个钱,为什么不心疼每年在抽烟上花的钱呢?”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戒烟门诊已经开设了7、8年,与哮喘等肺部疾病是合并在一个门诊室下的。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妇科、皮肤科排队的“盛况”,戒烟门诊显得有些冷清,“现在一周1个门诊也就2、3个人来吧”。其他医院的戒烟门诊状况也都好不了哪里去,甚至有少部分已经关闭。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12320管理科副科长管世俊对澎湃新闻说, 除了电话戒烟干预之外,今年南京12320热线还引进了美国疾控中心(CDC)的短信戒烟服务体系,把短信戒烟融入了电话戒烟的过程中。
管世俊向记者介绍,他们做了一些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短信和电话结合的复合方式,戒烟的成功率比较高,达到42.3%;单纯短信干预的成功率只有17%,电话干预戒烟的成功率大概在30%(第一个月内)。
“所以我们今后会着重使用电话戒烟和短信戒烟结合的方式,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帮助更多的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在不停地做问卷、探索和调整,希望真正能探索出戒烟的‘中国模式’。”管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