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开始正式实施。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对外公布该条例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方案时,曾明确控烟举报需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控烟监督执法工作数据将定期向社会公开,对违法吸烟的不良记录进行公示。与此同时,将在6月至8月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行政处罚行动。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之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法定“控烟令”,就是因为整个规定几乎没有留下可商讨、可回旋的余地,让嗜烟如命的人有空隙可钻。其规定严密而严格,不管何人一旦触犯,那可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可见法治的威慑力较大。比如:该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及交通工具禁止吸烟。”这意味着所有“带顶带盖”的公共和工作场所,都不允许吸烟。
该条例还规定,禁止烟草制品销售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违规者可由烟草专卖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同时,禁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禁止通过自动售货机或者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销售烟草制品。根据条例规定,必须严厉压缩烟草广告的存在空间,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或者变相发布烟草广告被禁止。不能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烟草广告、不能设置户外烟草广告,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促销、冠名赞助活动,也是史上最严的规定。
如此凸显法治之力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快到10天了。10天来,人们执行的如何呢,效果又怎样呢?6月9日,新华网以京版“最严控烟令”正式实施已经逾一周时间,究竟有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死角”需要清除为提问和反思的内容,将一些媒体的报料加以盘点,令人感触很深。依法控烟还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更不是一个一呼百应的事情,欲要彻底解决法治控烟,消除烟草毒害,打响人民健康安全保卫战谈何容易,可谓依然任重而道远。
就在以“严”字当头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一周时,也就是上周末,来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官方数据清楚地显示,在集中开展的控烟现场执法检查中,共劝阻违法吸烟282人次,监督抽查重点单位2406户次。其中,党政机关122户次、学校151户次、医疗机构474户次、此外还有餐厅娱乐场所、宾馆等,一共将近2000户次。劝阻面和监督抽查面不算小,涉及领域也很广泛。但从出现违法违规现象看,明知故犯的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一周时间内集中开展的控烟现场执法检查中,共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为697户次,占此次现场监督抽查重点单位总数的35%;而按照《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责令限期整改的单位为696户次,只差一户次未被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比例相当高。另外,从首周监督抽查的情况看,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是餐饮业,合格率最高的是党政机关。这个结果表明,餐饮业是死角。而党政机关带头“达标”,也是值得点赞的。
作为地方性法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颁布实施,应该得到辖区内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公民的严格遵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上,加大法治控烟力度,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强调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是执政党领袖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健康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其中就有法治控烟之义,必须认真对待。
法治控烟是否落地,不只是立即掐灭烟头的细小动作,而是直接关乎可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增进健康安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大事当前,岂可马马虎虎、稀里糊涂?可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集中开展的控烟现场执法检查结果观察看,这件大事在一些部门、单位,在一些角落,在一些家庭或个人那里,确实没有办实办好办到位,尚存梗阻问题,很多环节并没有打通,法治行动徒有虚名。
反观起来,主要的问题是:内部控烟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投诉举报电话,缺少控烟巡查记录,控烟巡查劝阻不够,张贴的控烟标识数量不够或标识不规范,在禁止吸烟场所提供烟具及附有烟草广告的物品,包括医疗机构带头作用差,在学校门口和附近还有叫卖烟草的,属地监管不力。关于劝阻吸烟的“我介意”、“请停止”、“不可以”三种手势,也未能广为推介很好使用,公众配合和参与面亟待拓展。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之严,这是法治行动之严,关爱人民生命之严。吸烟有害于健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控烟难,难在一些人法治意识淡薄,责任感和行动力差。我们必须对烟民猛击一掌:在你点燃烟头、吞云喷雾时,不仅是在害自己,也在害家人、害同事、害擦肩而过的路人。法治控烟不容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任性者注定难以立足。(薛宝生)